文章

杨伟民:力促明年经济增长重回合理区间 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

发稿时间:2022-12-19 13:35:42
来源: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

  2022(第十九届)中国并购年会暨西部并购年会于12月17日召开,主题为“数字经济与并购新机遇”。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出席并发表演讲。

  以下为发言实录

  各位嘉宾、成都市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非常高兴参加第19届中国并购年会暨西部并购年会,一个多月之前备受瞩目的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当前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下面我就从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体会这样一个角度,来讲点认识,供大家参考。讲两个方面,一个是经济政策方面,因为今天在成都开会,我也讲讲转变特大城市发展方向问题。

  力促明年经济增长重回合理区间

  今年前三个季度经济增长3%,从10月份的统计数据和刚刚发布的11月PMI数据来看,全年增长很不理想。疫情三年来,平均增长速度低于我国的潜在增长率,这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常态。如果经济增长连续滑出合理区间,对经济内在的激励冲击是很大的,对经济发展后劲也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觉得明年我们应该力促经济增长,重回合理区间。

  如何做呢?需要做的工作很多,我主要讲三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要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样一个任务,提出了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这就要求今后的30年,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我觉得这是对高质量发展内涵的一个新定义,说明高质量发展是质量和数量的统一,只有数量没有质量不是高质量发展,只有质量没有数量也不是高质量发展。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到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仍要保持增长速度在合理区间,总之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中心任务,首要任务,还有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等等,这些重要的论断,为经济企稳回升,重回合理区间,并且长期向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一心一意谋高质量发展,聚精会神搞现代化建设。

  二是经济政策要聚焦到影响增长的关键点上,当前经济增长速度过低,一方面是疫情冲击,这是外因,当然疫情冲击包括一些地方不当的防控措施,这是外因。另外一方面也是经济内在机理存在着一些制约增长的因素,所以明年首先要解决好疫情及其防控措施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的经济增速要进一步聚焦,针对居民消费、房地产、预期这样三个关键点,实施更有效、更有力度的政策。要聚焦居民消费收缩问题,实行与扩大居民消费为主的扩大内需政策,力促明年居民消费明显增长。当前的吸收收缩主要是居民消费的收缩,内需不足,主要是居民消费,要改变与扩大投资为主的扩大内需政策,转变为以扩大居民消费为主,财税、金融等经济政策要服从和服务于这样一个大逻辑,实行给居民让利的金融政策,给居民减税降费的财税政策。要聚焦房地产衰退问题,制定综合性、长期性、制度性的房地产新政,力促明年房地产转正。目前房地产增加值已经连续五个季度负增长,房地产占GDP的6.8%,其他行业很难填补房地产这样一个增长缺口。房地产在中国还不是夕阳产业,还有刚需,包括了流动人口在内的居民住宅地消费增值还没有到头,房地产问题不是一个短期调控和风险管控问题,这是一个问题,但不仅仅是这样的问题,更是一个住房的制度性建设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这也就说明房地产还是一个制度性问题,是住房的制度问题。所以要按照党的二十大这样一个要求,多部门协同尽快制定综合性、长期性、制度性的房地产新政。要聚焦民营经济预期转弱问题、深化改革、完善监管,力促民营经济预期根本好转。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三重压力,其中的预期转弱主要是针对民营经济的预期转弱而言的,民营经济占我国的经济总量也好、就业也好、创新也好,投资、税收、出口等方面,都占有重要位置。党的二十大首次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这就再次在思想上、理论上给了民营经济一个定心丸。民营经济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力量,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必然要求,是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所以要大力宣传党的二十大首次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这一新论断的重大意义。

  同时我们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特别是监管政策,使这一思想上的定心丸转化为体制上、政策上的定心丸。但是经济治理方式要转到系统观念的原则上,党的二十大报告分别提出了坚持系统观念的原则和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这样两个论断,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提出系统观念原则,是因为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这样一个阶段,两难多难的工作明显增多,比如说不仅要保持经济稳定运行,还要在疫情蔓延的形势下,控制住疫情。即使疫情今后控制住了,也要统筹好经济发展,与共同富裕、与碳达峰、碳中和、与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等关系。提出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是因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不全是周期性,很多是体制性、结构性,也包括一些处于经济治理方式不当带来的。近年来在养猪、采砂、能耗、双控、房地产等领域出现了一些单打一、急躁冒进、层层加码,都是属于经济治理方式问题,而不是宏观调控所能解决的。坚持系统观念原则,完善经济治理,要把握多目标之间的平衡,目标是多元的,但是目标之间是有主次先后的,不能为了其他目标而影响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要把握市场与政府的平衡,按照党的二十大关于构建高水平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来行事,更多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重视某一项工作,重视某一个目标,要尽可能用市场机制办法来解决,减少层层下达指标这种行政办法。要把握发展与监管的平衡,加强监管是为了被监管者更加健康、更加规范地发展。所以既要抓监管,也要顾及发展,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要把握长期与短期的平衡,实现长期目标需要久久为功,持续用力,打持久战,不能都打成攻坚战、歼灭战。要把握政策间的平衡,部门制定政策要瞻前顾后,既要站在本部门,当然也包括地区,既要站在本地区、本部门的立场,也要顾及对全局的影响,这是我讲的第一个方面,关于经济方面,我想主要的观点就是要力促明年经济重回合理区间。

  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

  这次会议在成都召开,成都是国家中心城市,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是一个朝气蓬勃,魅力无穷的城市。二十大报告给成都于是提供了新的战略机遇,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一表述与两年前“十四五”规划建议,也就是十九届五中全会是一样的,看起来没有什么变化,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位置变了,二十大报告是放在了区域重大战略中,两年前是放在城镇化表述。我国关于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一共有四大战略,分别是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二十大报告把成渝经济圈升格为区域重大战略,同京津冀、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并列,就是把成渝双城经济圈提升到了一个区域重大战略的层面。在国家的战略体系当中,就提升了一个档次,提高了一个高度,我相信成都一定会抓住这样一个战略机遇、政策机遇,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当中,走好成都的现代化之路。

  怎么走呢?二十大报告也提出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这是一个新论断、新的任务,也有很强的针对性,当然这是针对所有超大特大城市而言的,当然我相信也包括了成都。转变什么呢?我从一般意义的角度上讲一讲,当然可能包括成都,也可能不包括成都。我认为加快转变特大超大城市发展方式,包括不限于以下各方面。一是转变单打一,只顾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保护这样一个方式,要促进经济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三个发展的空间均衡;二是转变现代化建设就是大拆大建的方式,现代化不是都要重来,现代化既要有新建,更要保护修复,包括保护修复老城、老村、老街、老房、老户、街巷、街区、城市格局、历史地段、自然景观、人文环境等等;三是转变只要人不给地,城市居住用地的增长大大滞后于人口增长的方式,这是城市建设方面。城市人口增长与居住用地增长不同步,居住用地价格越来越高,带动了房价的高企。要实现城市居住用地和人口增长的同步,让居民租得起,买得起房;四是转变只要白领不要蓝领、只要大学生不要农民工的方式,增强城市的包容性、多元性、促进城市不同职业的人口相匹配;五是转变建成区一环又一环的摊大饼式的扩张方式,依托自然山水,把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这些人工制品或者叫水泥制品划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建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我国进入现代化建设、进入城镇化中后期阶段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时间关系我就简单讲上面五个方面。成都市在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方面,已经进行了几个有益的探索,比如说公园城市建设、产业集聚功能区等等,在这些方面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我也曾经参观过。相信成都市一定能够按照党的二十大的新要求,率先在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方面闯出一条新路,给全国其他超大、特大城市作出表率,让成都人民生活更富足、更安逸,让其他地区的人来了就不想走。

  以上是关于城市发展方式方面,我讲了五个转变,仅供大家参考,谢谢大家!祝这次会议圆满成功!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